双相障碍,又称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该病属于情感障碍之一,其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目前认为遗传因素是双相障碍最为主要的危险因素,双相障碍患者精神障碍的出现是遗传与环境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双相情感障碍是如何发生的?接下来跟大家分享下我的看法。
双相障碍患者同其他精神病患者一样发病具有家族聚集性,其遗传倾向比精神分裂症更为突出,属多基因遗传。出现双相情感障碍的患者,其双亲至少有一位为情感性精神病患者,其子女有四分之一的可能会患各种情感障碍。如果父母双方都是双相障碍的患者,其子女有50%~75%的可能患上情感性精神病。
双相障碍主要发病与成人早期,男女患病几率相等,男性患者多以躁狂发作起病,病程中也更易出现躁狂发作,而女性患者常以抑郁发作起病,之后病程中抑郁发作较多,持续时间较长。其发作具有季节性,女性在夏季发病较多。精神障碍发病性别之间的差别可能与激素水平有关。
双相障碍的发病还与社会经济状况,婚姻及家庭因素,社会心理因素等因素相关联。双相障碍多发生于高社会阶层人群中,离婚或独居者中较常见,社会心理因素造成的精神紧张可能触发本病。
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服药,定期医院复查,家属及患者要正确认识这种疾病,及时诊治,尽早干预。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应尽可能解除或减轻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的环境,以防复发。